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世界盃

2014巴西世界盃已決出最後四強,又是傳統足球強國的天下,分組賽令人耳目一新的非傳統強國,如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儘管都湧現一兩個球技超群的球員,球隊也成功爆冷殺入十六強淘汰賽階段,隨著進八強,進四強的比賽,這些新興球隊都逐一敗於不顯山不露水的傳統強隊,統統消失了。

出席本屆世界盃的傳統強隊並沒有出現特別出眾的球星(像阿根廷美斯般大名氣的球星也沒有表現出領軍人物的氣勢),多場比賽甚至打得頗難看,但還是笑到了最後。

這種現象從歷屆世界杯的結果看來,不可能是運氣使然。懂球的人也許可以看得出,傳統強隊往往贏在較高的整體素質,這種整體素質表現在每一位上場球員的綜合能力,球隊的配合意識,戰術素養等方面,對手再出色的球星面這種整體性的對手都會感到無從發揮。

這種足球底蘊不會來自個別球員的天分,而是來自制度與文化的影響。因此,擁有良好制度與深厚足球文化的傳統足球強國,就算某一兩屆世界盃表現不佳,很快又會冒出頭來。相反,某些不懂得把精力放在基礎文化制度培育的國家,往往將精力放在培養精英球員或聘請高知名度教練上,結果某時某刻冒出一兩位天分極高的球星,或高薪聘請高知名度教練的隊伍,在世界盃決戰階段,往往敗於傳統強隊,隨後球隊無以為繼,在世界盃的舞台上銷聲匿跡,至今還沒有例外。

足球可能是現今世上最講究平均素質的比賽,因此國家隊的表現與本國國內的足球文化和制度息息相關。足球也是偶然性極高的比賽,因此,平均素質高低決定了勝出率。而平均素質靠的是制度和文化的建設,培養,時間和耐心必不可少。由素質低落又心浮氣躁的管理人建設足球環境必然勞而無功,浪費光陰。十分不幸,中國足球就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素質低劣又心浮氣躁的人把持,結果是國家隊由亞洲一流跌至二流,由進不了世界盃淪落到幾乎是爬著才能進入亞洲盃賽場。

與中國足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足球。三十年前,日本足球不要說不是中國隊的對手,他們連面對香港隊都不敢言勝。同樣立志振興本國足球,同樣用了三十年時間,日本足球隊贏得亞洲盃冠軍,每一屆都能晉級世界盃決賽週,連女子隊都驚人地贏取過世界盃冠軍!

當年風風火火的中國女子足球隊如今逢日必輸,男子隊與日本隊已不在同一檔次,如今連碰上日本隊的機會都沒有了(友誼賽性質的東亞四強賽也被取消了)。此情此景令人唏噓。不是沒有錢,不是身體條件不如人,不是國人不熱愛足球,而是缺少了素質。

中國可以在奧運屢屢奪金,足球卻始終上不去,關鍵就在於管理素質,綜合素質,平均素質。錢落在高素質的管理人手中,可以帶來文化,成績;落在低素質的管理人手中,就只有浪費,貪污。

跟足球同一道理,一個國家的持久強盛興旺,也是依賴良好的制度與國民的平均素質,而非一兩位擁有超級魅力的領袖。否則這個國家的興盛在歷史的尺度上很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

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

一篇令人肅然起敬的演辭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叢日雲教授的畢業禮演講(轉載自鄧樹榮的博客文章<一篇令人肅然起敬的演辭>,《主場新聞》2014-5-9)。
=============================================
2013屆的同學們: 
今天是你喜慶的日子,是你們的成人禮,是你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開端。 
你們將披戴上一副莊重的桂冠和禮袍,那表示你們成為了「學士」。在中國傳統的語言中,成為「士」,那就是獲得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身份。「學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士有各種,而 「學士」,就是以學問和才智獲得「士」的資格,受人尊重的人。 
所以,我衷心地祝賀你們,祝賀你們十幾年求學終成正果! 
你們今天畢業走出校門,明天就是社會大學的開學典禮。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畢業與開學,但是,只有這次畢業與開學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 
與今後的漫長旅程相比,你以前的學習生活只是學步而已;與即將開場的人生大戲相比,此前的學習生活只是序幕而已。 
你們即將進入的這個社會,是一個豐富而精彩的人生舞臺,你們將在那裡實現自己的價值,享受你們的人生。但同時,它也是一個險惡的江湖,污濁的泥潭。
這江湖深不可測,遠非你們所能想像。你從此闖蕩江湖,就像你當初學步一樣。這江湖重新塑造你們的力量,你們可能還沒有足夠的估計。你如今要義無反顧地闖進去了,卻不知道它意味著什麼。 
這些天,懷著幾分激動幾分惆悵的你們,都在憧憬著自己燦爛的未來,美好的人生。你們聽到的,都是美好的祝福和高調的期待與囑託。 
但作為家長,作為老師,作為你們的叢大大,我卻懷著幾分忐忑,只能講些適合大多數同學的低調的臨別贈言。 
先秦時代有一個思想家楊朱,有感於人生歧路重重,歧路之中還有歧路,人很容易迷失,於是放聲大哭。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也曾面對歧路,大哭而返。 
人生多歧路,這是人的宿命。如果嚴肅對待人生,不得不一次次面對歧路面前的困惑與焦慮。人生就是無數的選擇。從人生終極目標的選擇,大的發展方向的規劃,直到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的選擇、邁出每一步的選擇。你的選擇構成你的一生。 
正確的一生,還是錯誤的一生。 
以往,家長、社會、學校幾乎為你規劃了一切。從今以後,你要獨立選擇你的生活道路。 
人生之路只能一個人走下來,沒有依傍,沒有導師。哪怕你一直在隨大流,那也是你的選擇。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曾在80年代的中國風行一時,如今很少有人關注他了。但他有一句話還是需要提起的,「人是自我選擇的」。人選擇成為自己所是的,並且要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就在於你與眾不同。所以,每個人首要的選擇,是應該成為你自己。 
不要別人做夢你也跟著做夢,被別人忽悠著做夢,做與別人同樣的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 
要選擇成為你自己,意味著不斷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拷問自己,為自己樹立至高的標準,追求最高的境界。 
我們的人生與這個社會的命運息息相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你們這代人有過一個安寧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但你們的未來可能面對著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革。 
你們如果關注社會動態,就能看到天邊在積聚著烏雲,就能聽到烏雲中醞釀的風暴。 
敏銳的人都能看到,風雲變幻,暗潮湧動,前途莫測。 
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在畢業典禮上致詞時向同學們提出幾個嚴肅的問題:本拉登到底是恐怖主義分子,還是神聖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還是政治家?斯諾登究竟是叛國者還是人權衛士?人們都知道這位教授的答案。 
你們該如何回答這幾個問題呢?在我看來,如果在第三個問題上有所困惑尚可原諒,但前兩個問題竟然還是問題,這本身就是令人擔憂的大問題。 
面對可能到來的社會大變局,你將如何選擇? 
當你做出選擇的時候,你是不是一個明白人? 
龍應台女士在《大江大海——1949》裡,記錄了無數人在那一刻的選擇:走還是不走?走,是一輩子;不走,也是一輩子。無數人的悲劇就從那一刻所做出的選擇開始。 
國家走了一段彎路,對你來說,就是毀了一生。 
面對一些小人物被命運所裹挾的無奈處境,龍應台感慨地說:「一滴水,怎麼會知道洪流的方向呢?」 
但我想,你們是政法大學的畢業生,是政管院畢業的學士,你們應該比普通人更有能力識別洪流的走向。 
人們感歎,一片漂零的樹葉,無法阻擋洶湧而來的大潮。 
但即使是一片樹葉,你是否有過掙扎?你向哪個方向掙扎? 
如果中國再來一次義和團或紅衛兵運動,如果重慶模式成為中國模式,你們能不能清醒地說不?如何你沒有這個見識或勇氣,能不能至少做個無害的逍遙派?
面對滾滾而來的濁流,如果你不能總是抗爭,你是否可以選擇偶爾抗爭; 
如果你不敢積極的抗爭,你還可以選擇消極地抗爭; 
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達,你可以選擇含蓄地表達;如果你也不敢含蓄地表達,你可以選擇沉默。 
如果你沒有選擇沉默而是選擇了配合,但你還可以把調門放低一些。在你主動的或被迫地幹著壞事時,能不能內心裡還殘留一點不安和負罪感。這一點兒不安或負罪感,仍是人性未泯的標記。 
即使你不去抗爭,但對其他抗爭者,要懷著幾分敬重,即使沒有這份敬重,也不要在背後放冷箭,使絆子,助紂為虐。 
我希望,你們在大潮襲來時,選擇站在理性一邊,文明一邊,選擇站在人民一邊。 
當你們走出校園的時候,你們面對著一個特殊的社會。這個社會,已經是一個高效率的大染缸。 
當年,墨子看見人家染布,白的進去,五顏六色的出來。他哭了。 
你們應該理解,我們今天看著尚有幾分天真純潔的你們,走進這個大染缸時的心情。 
告別母校,意味著告別了純淨的生活,投入滾滾紅塵,滔滔江湖。 
以後你們一次次受傷時,會念起母校,不管在這裡經歷過多少不快,這已經算是一方淨土。 
面對著這樣的社會環境,你能不能做到舉世皆醉,惟我獨醒;舉世混濁,惟我獨清? 
我對此不抱多大希望,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果堅持那樣的處世準則,也只好隨著屈原投入汩羅江。 
但佛教的一個處世原則卻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引:那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既有隨緣,也有不變。不變是原則,隨緣是通融。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人能夠實踐的準則。 
在個人生活領域,我希望你們選擇健康向上的人生,選擇做一個有良知的文明人。 
當然,坦率地告訴你們冷酷的現實,並不是讓你們應該選擇消極和放棄。人們常說,我們雖然長著黑色眼睛,卻用它尋找光明。沒有光明和希望,那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絕望的人生。 
你內心的一片淨土只屬於你,只要你守護著它,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進入。 
曾有一位西方人面對放棄的忠告時說,我不是要改變世界,我只是不想改變自己。也就是說,「你不能決定明天的太陽幾點升起,但你能決定幾點鐘起床。」 
同學們,你們就要遠走高飛了。今天,我們注視著你們離開的背影,而追隨著你們腳步的,是我們永久的牽掛! 
不論你們是聰明乖巧,還是魯鈍耿直,不論你們是否高富帥和白富美,你們都是我們的學生。 
我們關注你們的成功,關注你們的幸福,更關注你們是否走在正路上。 
願上蒼眷顧你們! 
再見了,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