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一年前悍然全面入侵烏克蘭,卻受到意想不到的堅強抵抗,至今損兵折將,深陷泥沼,被迫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在烏克蘭東南部死守。
一年來俄軍不斷換將,最後由總參謀長披甲上陣,負責前線指揮。
普京更不惜冒違憲風險,建立正規軍外另一支軍隊瓦格納集團,與自己的正規軍競爭。
兵員大折下,也不顧戰前聲稱只是「特別軍事行動」的謊言,開始全面徵兵,意圖加倍投入軍事力量,持續攻擊,直至烏克蘭無法支撐而議和。
這一幕幕的變動,很明顯的是在抄襲二戰時斯大林蘇聯的作法。
當年在前線吃盡德軍虧的蘇軍,最後由總參謀長朱可夫將軍親自上陣,終於扭轉局面,贏得二戰勝利。
二戰後期蘇聯反攻期間,斯大林也是利用兩位將領互相競爭的方式,加快各軍團前進柏林的意願。
二戰初期入侵芬蘭的「冬季戰爭」,初期蘇軍慘敗,其後不惜代價持續加碼進攻,直至突破芬蘭重要防線,迫使芬蘭議和,割地賠償。
現在俄羅斯故技重施,今年春季二三月份的戰爭,想必將會非常慘烈。
俄軍幾乎肯定會利用新徵兵力大舉進攻。
烏克蘭也沒有閒著,北約各國都在加快訓練烏軍新兵,烏克蘭政府甚至將徵兵年齡下調至16歲。西方國家正不斷加強烏軍裝備,從重型坦克,到相信不久就會提供的戰機,都將使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大增。
烏軍能否抵擋住俄軍第二次大舉進攻,並且繼而反攻得手,將是決定這次戰爭結果的關鍵。
儘管烏軍的英勇,早已決定了烏克蘭不會亡國,但是能否奪回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被佔領土,卻在於往後的戰略戰術能力。
如果戰爭再次出現膠著,西方國家有可能會促使烏克蘭放棄克里米亞來換取和平。但是對於烏克蘭來說,失去克里米亞將使自己永遠無法擺脫俄羅斯的威脅。除了俄羅斯將繼續在門口虎視眈眈外,途徑黑海的穀物出口將永遠被置於對方黑海艦隊的威脅之下。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一旦允許強國以武力奪取主權國家的領土,世界也將永無寧日。
烏克蘭必須徹底擊敗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才能換來真正和平。
北約也必須做好與俄羅斯直接開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