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星期二
英國政府短命財政計畫的死因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英女王的不變,與戈巴喬夫的變
2022年9月8日,在位七十年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享年96歲。不久前的8月30日,高齡91歲的前蘇聯最後一位總書記戈巴喬夫逝世。
兩位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人物,九天內先後辭世,喚起人們對一個時代結束的聯想。
英女王繼承的大英帝國曾經控制了三千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接近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面積),自稱為日不落帝國,即太陽永遠照射在其國土上。
戈巴喬夫繼承的蘇聯,是當時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兩千兩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國土(接近六分之一地球土地面積)。
然而,這兩位歷史人物給世人帶來的貢獻,卻是通過完全相反的方式。
戈巴喬夫為歷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體了極權專制的蘇聯帝國,還給帝國內各民族加盟共和國獨立自主的地位,促成德國統一,以及允許東歐各國建立自由民主的制度。
儘管這一革命性的演變並非戈氏推動改革開放本來的目標,他也完全可以效仿前任揮兵鎮壓,輕而易舉地以人民的生命和自由為代價,保住自己的權位,以及「紅色江山永不倒」。但戈氏堅守理念,允許民族自決,最終以失去個人權位為代價,換來了後世東歐及俄羅斯人擺脫極權專制,重獲自由的生活,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有道德的政治家。
偉大的政治家不就是要為人民的自由與福祉作出貢獻的嗎?獲得自由的民族如果自己不爭氣,不去利用大好良機建立起自由,平等,文明,正義的社會,造福子孫,就只能怪自己,而不是怪責給予自己自由的人。
戈巴喬夫帶給人類歷史的,是「善的變化」,是值得世人感謝及懷念的。
與戈巴喬夫帶來翻天覆地變化完全相反的,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永恆不變。
女王以其一以貫之的雍容,華麗,高貴,親民形象,在動蕩不絕的塵世中,給予世人一個永恆不變的善的象徵。她的辭世會引起全球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共同懷念,哀悼,是這種「不變的善」在起作用。
人們在驚悉女王逝世的消息後,大多會有一種感覺 —— 在自己起起伏伏的人生歷程中,女王一直陪伴在身邊。那是一種在變化無常的世界中,一種永恆的善的象徵;一種像母親或祖母陪伴在旁的感覺。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們永遠懷念的,是那些為人類帶來自由,尊嚴,道德和善的人。無論那些人的一生是生榮死哀,還是四面楚歌,人們都應該記住他/她們,欣賞和感恩。
2022年8月19日星期五
權力薰心的愚蠢
歷史總是重演,因為人性不曾改變。
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的斯大林違反戰後協議,摧毀東歐國家的民主制度,反對加入馬歇爾計劃,封鎖西柏林,支持北韓入侵南韓。這一系列違背人民意願和福祉的行動,目的只是為了滿足專制政權的獨霸權力慾望。
這種愚蠢的行為,最終造成西方自由民主陣營下定決心,在德國西部建立民主政權,讓西德與被專制陣營控制的東德脫鉤,完全融入西方陣營。美國聯同加拿大和西歐各民主國家建立北約,防止蘇聯入侵。同一時間,美國及西方盟友也一改在亞洲的不干預策略,全力保護南韓、台灣、菲律賓等亞洲盟友,對抗共產陣營侵略。
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高舉平等共產大旗,戰後初期廣受西歐知識份子歡迎及期待的蘇聯,此後被唾棄。蘇聯的想法不再成為西方主要的考量因素,民主自由與獨裁專制陣營徹底脫鉤。
西歐在馬歇爾計畫協助下,步入經濟繁榮,政治民主,個人自由的康莊大道。東歐則在蘇聯的專制折騰下,步入政治專制,自由喪失,經濟下滑,道德淪喪的墮落之路。東西方陣營自此開啟了長達半世紀的冷戰。
半個世紀走來,高下漸判。最終,蘇聯倒台,東歐專制陣營瓦解,各國紛紛脫離俄羅斯操控,加入歐盟及北約。
冷戰結束三十年不到,東方再次出現權力薰心的獨裁專制政權。
國內利用暴力和謊言,強迫及欺騙人民順從。為了維護自己獨裁專制的「紅色江山永不倒」,不惜把國家變成一個沒有真相與正義的地方,使每個人都成為受害者。
國外則通過武力威脅和經濟勒索脅迫他國順從。發展到後來,乾脆一把撕毀當年對烏克蘭放棄核武時所作的安全承諾,悍然揮兵入侵,意圖「恢復帝國往日的領土」,把獨裁專制權力再次強行施加到鄰近國家的自由人身上。
1947年前,德國人以為蘇聯真心追求一個中立統一的德國,美國以為蘇聯會信守承諾支持東歐國家民主自決。這些良好的願望,最終被斯大林的愚蠢一一破壞。難怪當年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會說出:「我們很幸運有那樣的對手」。
歷史又在驚人地重演,權力薰心的愚蠢,再次促成北約、歐盟團結一致,俄羅斯被西方發達國家徹底唾棄。自由民主與獨裁專制政體再次脫鉤,分道揚鑣。
如今,普京與俄羅斯的想法再也不會成為西方的主要考量因素了。
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獨裁專制政權,也會像當年支持北韓入侵南韓的蘇聯政權一樣,徹底驚醒西方民主國家,最終逃不掉被脫鉤的命運。
珍惜自由民主制度的人們,多年後也許會再次感嘆,在實現全球自由民主的路上,「我們很幸運有那樣的對手」。
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
幸福人生
所謂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靜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產生真正的人生樂趣。
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類必須具備一種能應付逆境的態度。
—— 羅素
2022年5月31日星期二
現代化國家的標準
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
地獄之門是如何打開的
2022年3月4日星期五
邪惡者敢於橫行霸道,在於自私與恐懼令他人袖手旁觀
2022年2月24日星期四
對付霸凌,自由世界的最佳策略是「以牙還牙」
2013年底,烏克蘭人為了捍衛加入自由世界(歐盟)的權利,發動「廣場革命」,成功推翻親俄政權。
2014年初,俄羅斯實質吞併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並同時支持及煽動烏克蘭東部獨立。
2022年初,俄羅斯再次陳兵十九萬三面包圍烏克蘭,威脅入侵,並宣佈承認烏東的頓巴斯兩州獨立,實質上將其納入俄羅斯聯邦。
西方媒體解釋烏克蘭危機,多採用俄羅斯的觀點,即北約東擴,對俄羅斯造成威脅。而事實上,情況正好相反。東歐接近俄羅斯的小國,面對歷史上不斷威脅及吞併其國家領土的俄羅斯心生恐懼,希望加入以美國及西歐民主自由國家為首的歐盟和北約組織,藉以保護自己國家的獨立和自由。這不是北約東擴,而是東歐西逃。
北約只是民主國家的共同防禦組織,對俄羅斯從不造成威脅。反而,俄羅斯歷來的土地野心和政治軍事威脅才是問題所在。
俄羅斯吞併他國領土的手段一向高明。對烏克蘭的蠶食採用的是擴大威脅範圍,增加對手潛在損失,分散對手注意力,然後吞併其中一小塊目標土地,讓對手容易接受損失,西方國家難以下決心開戰。
2014年以煽動支持烏東叛亂獨立為掩護,吞併克里米亞。如今陳兵包圍烏克蘭,掩護吞併烏東。都是這種切香腸式的手法。
當然,俄羅斯並不會放棄藉機吞併整個烏克蘭。但是,此次行動第一階段的目標,是佔領烏東。這麼做會實質上令北約不敢接納烏克蘭加入,除非烏克蘭正式宣佈放棄克里米亞和烏東兩州,從而減少了北約被拖進收復克里米亞和烏東的軍事行動,而為此與俄羅斯全面開戰。
俄羅斯之所以敢於這麼做,主因是美國及北約的軟弱。美國及北約各國為了經濟利益,不想與俄羅斯鬧翻,寧願犧牲小國利益,實際上就是二戰前英國首相張伯倫自欺欺人的綏靖政策翻版。俄羅斯非常清楚,只要不發動全面入侵,西方國家就不會軍事介入。可憐的「小國」烏克蘭,就這麼樣被擲入兩難境地。
美國與北約應該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對付霸凌國家。除了毫不猶豫地立即實施經濟與金融制裁,令俄羅斯無法與西方富國貿易,也無法從油價飆漲中以美元交易獲利外,更應該以同樣理由,在烏克蘭政府請求下,派兵進駐烏克蘭「維和」,使烏克蘭成為沒有加入北約而實質受北約保護的盟國。
問題在於,美國及北約到底有沒有捍衛民主自由世界的決心和意志。
2022年2月21日星期一
毀滅人類的七件事
毀滅人類的有七件事 Seven things that will destroy us:
- 沒有原則的政治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
- 沒有道德的商業 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 沒有是非的知識 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
- 沒有良知的快樂 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
- 沒有勞動的富裕 Wealth without work
- 沒有犧牲的崇拜 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
- 沒有人性的科學 Science without humanity.
——— 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