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戰略大師薄富爾將軍說,人類命運受到兩個因素影響:哲學思想和戰略。那麼,腦袋裏兩者皆空的人,千萬別以爲會賺幾個錢就不可一世,你的命運正掌握在別人手中。學會點哲學思考吧,有助於謙虛謹慎,未雨綢繆,趨吉避凶。
富有而喜愛哲學思考的,早早轉移資本,成功「跑了」。而鄉巴佬們不懂,只知跳忠字舞,最後被抄家。
——————————————————————
暴政是怎樣煉成的?始於一人一黨獨裁(Dictatorship),再爾建立專制(Authoritarian),然後理論制度文化自信滿滿,光榮地踏入極權時代(Totalitarian),最後暴政(Tyranny)無聲無息地來了。
那麼,善治又是如何煉成的?首先人們為了達成一些公義,共同建立法治(Rule of Law),以最終政治權力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的民主(Democracy),確保獨裁專制及暴政不會出現,人民因而享有自由(Liberty),善治(Good & Right)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
托克維爾曾經如此形容在專制獨裁下生活的法國人:「只夢想著如何在一個主子治下盡可能自得其樂」;「他們看來要把對奴役的熱愛,變成美德的要素」;「相同而平等的人,整天為追逐他們心中所想的小小庸俗享樂而奔波」。
代價就是,「在這樣的一群人上,聳立著一個只負責保證他們的享樂,和照顧他們一生的,權力極大的監護性當局」,最終,「它使人精神萎靡,意志消沈,和麻木不仁。最後,使全體人民變成一群膽小而會幹活的牲畜,政府則是牧人」。
可幸,法國人最終走上了現代文明之路 —— 民主,自由,人權,法治。
——————————————————————
人之為人,應該在於超越了動物的追求。很多人一生享盡名利快活,自以為是智慧成熟的化身,但是比較其所得所求,卻與動物在本質上沒有分別(甚至更不堪)。這些人其實並沒有作為一個人而活過 —— 人之所以別於動物,在於追求真相,正義,自主,超越等精神上的高貴與富足。
人什麼時候甚至連動物都不如?就是連主體性都失去的時候。主體性的展現特徵在於能夠說「不」,在於「憤怒」,在於「否定」。
電腦不能說不;奴隸不能說不;愚人不懂說不;極權統治下的人民不敢說不。
那些對世間不公不義之事,既不敢說不,也不感到憤怒(或根本意識不到世間不公義的事),否定更是無從談起的人,其實早已失去主體性,活得「畜生不如」。不少這種人還不知恥地認為自己「成熟」,正在追求其他的「美好」—— 就像那些識途老狗般,快樂而「成熟」地追求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