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價值觀取向可分為三類:實際功用,個人趣味和道德倫理。不同的人格與世界觀也隨此養成。面對價值選擇時,這三類人在取捨之間所注重的理由完全不同。
懷著「實際功用」價值觀的人,會問某個價值選擇是否有效或有利。如果他們認為沒有效或沒有利,便會放棄這種選擇。
面對政權的壓迫欺凌和不公義,如果他們認為反抗不會有效或沒有利,就會放棄任何反抗行為;更可能因為自身利益有可能受害而積極反對任何人的反抗行動。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些人會把頭別開,繼續他們行之有效並感到自豪的活動,譬如賺錢、娛樂,又或者老莊無為哲學。
更多自認不懂政治(或討厭政治)的人,其實是持「個人趣味」價值觀的人。當他們被迫面對價值取捨時,只會問自己喜歡與否。這類人對於一種價值觀的看法取決於那是誰說的,如何說給他們聽的。如果一種觀念由他們不喜歡的人,或用不喜歡的方式說出來,那麼這種價值觀便是不可接受的。相反,如果某種觀念是由喜歡的人,或以有趣的方式提出,則會如宗教般虔誠信仰之(當然,有時候恐嚇會同樣有效)。
以上兩種人日常應該很少或根本不會讀書。上網上臉書,最多看一份報紙或雜誌就足夠了。這些人要的只是資訊或娛樂。
信仰「道德倫理」的人,面對價值選擇時,會問是否有利於社會及個人趨向於善。只有這類人會讀書(我指的當然是文史哲之類的書籍)。
為了獲得時下資訊,並不需要讀書,上網已經足夠(當然,很多人並不清楚臉書、YouTube等平台是如何利用大數據及演算法操縱每個用家的思想和意識,通過誤導而非真相,達到某種商業或政治目的)。
讀書是為了獲得永恆性的知識(不受潮流、時間影響的東西,如人性,意義,價值,智慧等 —— 至於能否獲得,只有拜問全能的上帝了)。無此需要的人自然沒有興趣拿起書本,當下的世界太多精彩了。
「他們把一整天的時間浪費在不知羞恥的閒聊上,把生命浪費在娛樂、口腹和下體之欲上.....他們從不在乎道德與公義,從不關心靈魂的昇華.....他們藐視安貧樂道,不懂忠貞和順從.....他們周圍瀰漫著污穢的滾滾黑煙和令人厭惡的糜爛。」
不記得是誰斗膽說出以上的話。但不要誤會,我在此沒有做出價值判斷的企圖。畢竟,以上描述的生活也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