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轉直資風波鬧得很大,同時,本港的IB國際學校也頻頻加學費,簡直就像盜賊搶錢般。
問這些學校『搶錢』原由,無不口口聲聲為保『教育素質』,其實就是要更多的錢,錢,錢。
一個社會須要精英教育,須要額外的資源培育突出的學生,提高資優學生的全球競爭力及文化水平。這一點其實可以接受,也應該鼓勵。做到這一點,也的確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
問題是,第一:誰應該受到資優教育?第二:錢從哪裡來?
回答第一個問題時,那些『貴族學校』(國際學校,私立學校,直資學校)給出的答案是:有錢人的子女。原因是:這些人的父母可以滿足第二個問題的答案:給錢,給很多很多的錢。
以上的情況初看起來,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資本主義社會,自由自在,有錢人用錢支持『貴族學校』實行『貴族教育』,天經地義。但細想一下,這些『貴族學校』最大那部分的資產是如何得來的?譬如,建校的那片昂貴的土地如何得來?直資學校的資助是誰在付鈔?答案是:普羅大眾。
最近恆基四叔慷概地捐出農地,希望蓋上一棟棟平價樓輔助青年置業,眾人讚賞四叔的偉大。可是,大家有否留意到,四叔的農地價值和建樓費可能只有數千萬元,政府卻要以數十億的公帑做四通一平的基礎建設。到底是誰在付鈔,誰在獲益,誰更偉大?
另一個例子,就是那新界東北發展暴露出來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的糊塗賬。那些『達官貴人』級的球會會員,原來並沒有那麼『達』也不見得那麼『貴』,這些人付出幾十萬(隨後炒到百萬以上)的入會費,就可以獨家享用那數以百億計的公眾土地。這跟盜賊其實沒有太大分別,但卻享用著『貴族』的光環與待遇。
全世界資本主義社會的富豪們所聲稱的他們那些『應得』的巨額財富,都是循著這種『我出豉油,大眾出雞』的『盜賊方式』獲得的,無一例外,既不『達』也不『貴』。
本港的所謂『貴族學校』也不例外,一樣是出了『豉油』的『貴族』盜用了屬於普羅大眾的那隻『雞』。由此可見,本港『貴族學校』用錢作為收生標準是多麼的不合理。
很明顯,有資格接受資優教育的,應該是那些天賦及學習能力出眾的學生,而不是那些父母口袋頗深的學生。資優學校選擇學生也只能以學力作為唯一篩選標準。
那麼,資優教育的錢從哪裡來呢?
當然應該一如既往地來自政府(即普羅大眾)。政府應該訂立一套合理的名校評估機制(包括學生學業成績,綜合素質,家長及學者評分等數據),對最頂尖的那些名校提供額外資助,金額應該與名副其實的私立貴族學校(即這些學校通過市價買入地皮,全額利用私人資金建校及維持運營)看齊。讓家貧但資質聰敏的學生能夠在不受白眼的優質公校成長為社會一流的精英。
只有如此,教育界及莘莘學子們才會明白,接受精英教育,靠的是個人學習能力的高低,而不是口袋裡錢的多寡。
也只有如此,真心為了提供優質教育的名校才能夠擺脫那鬧得沸沸揚揚的『轉直資』誤區。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陳振聰與斯諾登的命運所揭示的人間偽善
『身份百變』的陳振聰被高院判定偽造遺囑騙取龔如心八百億遺產,世人一片叫好,連尊貴的高院法官在『引導』陪審團作出最後裁決後,也把陪審津貼加倍付與八位陪審員。翌日,輿論眾聲譴責陳振聰貪婪,罪有應得。
可是,當我們分析一下呈上法庭的證供的可信度,各方證供所帶出的『情境』,當事人的背景及行為,還有最終取得遺產得益人的行為嘴臉,很難讓人相信龔如心絕不會將遺產交給陳振聰,遺囑是假冒的。可是,事到如今,諷刺的是,大家眾口一詞,皆認定陳振聰有罪,『活該』。
其實,仔細留意一下旁觀者的說法,不少人似乎並沒有認定遺囑真的造了假(如一位極力批評陳振聰的電台女主持就說出這樣的話:留著二十億給自己,把那張遺囑貼在牆上,提醒自己對方多麼愛你不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拿那筆遺產那麼貪心?),人們只是對陳振聰的下場感到開心罷了。
想來令人傷感,在八百億的巨額金錢(過往人們還一直以為有三千億)面前,我們看到一個個奇怪的現象,與大家對『正義』,『法治』,『公平公正』,『自由』等概念不符,而且表演者不分地位高低,尊卑,悉數投入戲中,作出『貢獻』。令人懷疑,所謂的『法治』與『公平公正』的『高調』是否在巨額金錢面前會失效?
記得從龔如心與家翁爭產案開始,終審法院就以一個技術理由,十分牽強地判決家翁敗訴,龔如心手持的『遺囑』是真是假並沒有確定,卻被當『真』的來執行了。當時大眾沒有多加一把嘴,是不少人覺得巨額遺產交給死者妻子,似乎是天經地義;而且,龔如心對華懋的發展也有功勞,而家翁背後又有一大群出錢出力準備成功後分瓜財產的投機者(投資者?)。因此,沒有人對遺囑是否假冒作太多的質疑。給人感覺是,情感判斷蓋過了對事實真理的堅持。
到如今,不知是否龔如心臨走前『玩嘢』,再次繞過律師製造一份爭議性遺囑,由她的情人再度上陣,挑起另一次全城矚目的爭產大戰。於是,除了當事人,全城旁觀者再度『瘋狂』。大家(不只是好管閒事的普通百姓,也包括尊貴的法官,律政官員,稅務官員,警察高官,律師等等『社會精英』們)齊齊『面紅耳赤』,沒有人認為一個比自己『低賤』的或與自己一樣『平庸』的『風水師』值得獲取上千億的財產,『天理何在』?
問題是,陳振聰與龔如心的關係及手持的遺囑看起來無可置疑,又有證人簽署,怎麼辦?於是,令人嘖嘖稱奇的一幕又一幕法庭奇景(包括見證人兜兜轉轉的供詞,偷換概念的庭內庭外操作)開始上演,看得眾人心花怒放。最後,法院竟驚人地直接判決陳振聰手持的遺囑為假冒(連技術性理由也不用了)。警方似乎也『不知所措』了,遲遲不敢跟進提出刑事檢控。而得益人的一句『天地有正氣』(不知這個『正氣』是否是一個凌駕於事實與公正的『正氣』?),帶來的是另一場得益人自肥與律政司慈善監督官司。
不知是否陳振聰沒有自己的定見,太容易受人擺佈,除了律師們不斷地提出餿主意,上下其手,乘機發財,掏空陳的財產,連那基督教牧師也攙和進來;稅務局也出手,連同法院將陳『置之死地』。反正是可以伸出的手(乘機發財的手),全部伸了出來,齊齊坑人發財。
最後,那最不可能的一幕終於為這場鬧劇畫上『完美』的句號:法官不斷『引導』陪審團,不惜推翻自己原先的說法,最終陳振聰『罪名』成立,警方刑事檢控偽造遺囑,原本需要毫無疑點舉證的『公正的法律程序』,居然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結案定罪,真的令人膛目結舌(正如陳振聰聞判後的表情)。
『法治』真的是如人們相信的那樣『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嗎?是否好像物理理論那樣,也有其條件限制?牛頓力學在宇宙空間失效,愛因斯坦相對論也在微觀世界中失效。『法治』是否也會在巨額金錢中失效?
真正貪婪的是陳振聰(或只有陳振聰),還是所有『面紅耳赤』的旁觀者?
這不由得令人想起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斯諾登事件。看那美國與西歐諸國的表現(如合作迫降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並強行登機檢查),也讓人重思這些國家口口聲聲強調的『自由,民主,法治』,是否在『國家利益』面前齊齊失效?
陳振聰與斯諾登兩個人的命運,看似不搭邊,其實殊路同歸,一致地揭露了那些『精英』們及他們發明,並用來維護其私利的『正義理論』的偽善。
正如皇帝也要吃喝拉撒,人,無論社會地位多麼『崇高』,還是逃不出人性,而人性包括了貪婪,偏見和妒忌,在不同的程度上,會不受控制地張牙舞爪,分別只是程度與偽善的能力罷了。
可是,當我們分析一下呈上法庭的證供的可信度,各方證供所帶出的『情境』,當事人的背景及行為,還有最終取得遺產得益人的行為嘴臉,很難讓人相信龔如心絕不會將遺產交給陳振聰,遺囑是假冒的。可是,事到如今,諷刺的是,大家眾口一詞,皆認定陳振聰有罪,『活該』。
其實,仔細留意一下旁觀者的說法,不少人似乎並沒有認定遺囑真的造了假(如一位極力批評陳振聰的電台女主持就說出這樣的話:留著二十億給自己,把那張遺囑貼在牆上,提醒自己對方多麼愛你不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拿那筆遺產那麼貪心?),人們只是對陳振聰的下場感到開心罷了。
想來令人傷感,在八百億的巨額金錢(過往人們還一直以為有三千億)面前,我們看到一個個奇怪的現象,與大家對『正義』,『法治』,『公平公正』,『自由』等概念不符,而且表演者不分地位高低,尊卑,悉數投入戲中,作出『貢獻』。令人懷疑,所謂的『法治』與『公平公正』的『高調』是否在巨額金錢面前會失效?
記得從龔如心與家翁爭產案開始,終審法院就以一個技術理由,十分牽強地判決家翁敗訴,龔如心手持的『遺囑』是真是假並沒有確定,卻被當『真』的來執行了。當時大眾沒有多加一把嘴,是不少人覺得巨額遺產交給死者妻子,似乎是天經地義;而且,龔如心對華懋的發展也有功勞,而家翁背後又有一大群出錢出力準備成功後分瓜財產的投機者(投資者?)。因此,沒有人對遺囑是否假冒作太多的質疑。給人感覺是,情感判斷蓋過了對事實真理的堅持。
到如今,不知是否龔如心臨走前『玩嘢』,再次繞過律師製造一份爭議性遺囑,由她的情人再度上陣,挑起另一次全城矚目的爭產大戰。於是,除了當事人,全城旁觀者再度『瘋狂』。大家(不只是好管閒事的普通百姓,也包括尊貴的法官,律政官員,稅務官員,警察高官,律師等等『社會精英』們)齊齊『面紅耳赤』,沒有人認為一個比自己『低賤』的或與自己一樣『平庸』的『風水師』值得獲取上千億的財產,『天理何在』?
問題是,陳振聰與龔如心的關係及手持的遺囑看起來無可置疑,又有證人簽署,怎麼辦?於是,令人嘖嘖稱奇的一幕又一幕法庭奇景(包括見證人兜兜轉轉的供詞,偷換概念的庭內庭外操作)開始上演,看得眾人心花怒放。最後,法院竟驚人地直接判決陳振聰手持的遺囑為假冒(連技術性理由也不用了)。警方似乎也『不知所措』了,遲遲不敢跟進提出刑事檢控。而得益人的一句『天地有正氣』(不知這個『正氣』是否是一個凌駕於事實與公正的『正氣』?),帶來的是另一場得益人自肥與律政司慈善監督官司。
不知是否陳振聰沒有自己的定見,太容易受人擺佈,除了律師們不斷地提出餿主意,上下其手,乘機發財,掏空陳的財產,連那基督教牧師也攙和進來;稅務局也出手,連同法院將陳『置之死地』。反正是可以伸出的手(乘機發財的手),全部伸了出來,齊齊坑人發財。
最後,那最不可能的一幕終於為這場鬧劇畫上『完美』的句號:法官不斷『引導』陪審團,不惜推翻自己原先的說法,最終陳振聰『罪名』成立,警方刑事檢控偽造遺囑,原本需要毫無疑點舉證的『公正的法律程序』,居然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結案定罪,真的令人膛目結舌(正如陳振聰聞判後的表情)。
『法治』真的是如人們相信的那樣『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嗎?是否好像物理理論那樣,也有其條件限制?牛頓力學在宇宙空間失效,愛因斯坦相對論也在微觀世界中失效。『法治』是否也會在巨額金錢中失效?
真正貪婪的是陳振聰(或只有陳振聰),還是所有『面紅耳赤』的旁觀者?
這不由得令人想起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斯諾登事件。看那美國與西歐諸國的表現(如合作迫降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並強行登機檢查),也讓人重思這些國家口口聲聲強調的『自由,民主,法治』,是否在『國家利益』面前齊齊失效?
陳振聰與斯諾登兩個人的命運,看似不搭邊,其實殊路同歸,一致地揭露了那些『精英』們及他們發明,並用來維護其私利的『正義理論』的偽善。
正如皇帝也要吃喝拉撒,人,無論社會地位多麼『崇高』,還是逃不出人性,而人性包括了貪婪,偏見和妒忌,在不同的程度上,會不受控制地張牙舞爪,分別只是程度與偽善的能力罷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