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長實副主席李澤鉅的『獵人說』

據《明報》報導,長實集團副主席李澤鉅日前出席一個分享活動時,向上百位教育學院學生講了一個故事:

4個相識的友人一齊去雪地森林狩獵,各有一支獵槍,他們一齊住,並以獵物作食糧。旅程第一日,甲只在屋裡睡覺,無外出覓食;乙整日在野外打獵,卻一無所獲;丙同樣外出打獵,但獵得幾隻麻雀,只夠自己一天食用;丁只發射一槍,就獵得一隻狐狸。

李澤鉅問學生,如果你是丁君,會如何分配獵物?

李氏的觀點是想指出,有能力又努力的工作者,是否應該理所當然地奉獻出自己所得與其他人(包括懶人)分享。提醒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仇富者和社會主義者三思,公平為何物。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也許同意,沒有絕對標準決定財富分配。甚至可以同意,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原則。套用到香港的真實情況,獵人們也許可以代表香港本地華人崛起的第一代,即李澤鉅的父親李嘉誠那一代人(儘管這一點也是極具爭議的)。

但是,李澤鉅的理論,卻無法套用在今天的第二代,第三代港人身上。

代表著今天香港社會(也包括西方大多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現狀的,是以上故事的第二代版本:

甲乙丙丁獵人生下了第二代。丁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天資,日益積累財富,一步步地把大家住的草屋和大部分獵槍都買了下來,最後甚至把那森林也買下,據為己有。甲乙丙的後代,被迫向丁的後代租用草屋,獵槍,加上需要付給丁家森林使用費,打獵所得99%要雙手奉上,交給丁家。丁家後代每日坐在舒適的辦公樓內(辦公樓頂層坐擁無敵海景,還有室內私人游泳池),『日理萬機』地『管理』著他們的森林,草屋和獵槍。於是,『日理萬機』的『管理者』輕鬆地靠『食利』,日益暴富;而甲乙丙的後代,任憑他們多麼出色的打獵本領,日以繼夜地工作,不但無法致富,還在丁家不斷地提高租金,欺騙誤導下,日益貧困沉淪。社會怨氣於是日益升高。

這個時候,丁家後代跑出來,給大家講了第一代獵人的故事,並希望大家相信,丁家後代儘管從來不曾拿起獵槍,卻是個最頂級的獵人 - 頂級到不用打獵,也能打到無數隻狐狸;而甲乙丙的後代,無論打到多少隻狐狸,也是等於打到幾隻小鳥,甚至什麼也打不到。叫大家不要仇富,不要『搶』他們的獵物,富人富得有道理 - 他們努力,並且是頂級獵人。

始於2001年的科網泡沫爆破,到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及隨後美國政府的量化寬鬆,引發全球政治風暴,廣大民眾齊聲譴責為富不仁的貪婪資本家,一致呼籲改革制度,為社會帶來真正的公平正義。導火線是資本家貪婪的行為,直接導致全球的金融風暴,結果卻是無辜的大眾深受其害,始作甬者的資本家竟在政府打救下毫髮無損。

回到香港,港人仇富心態的養成,絕不是妒忌,而是社會政治及經濟制度長期不公義,普羅大眾在資本家,『地主』等等尋租者的貪婪剝削下,生活日益艱難;同時,又目睹著一個又一個為富不仁的行為(如住宅底層標作高層買,酒店當作住宅賣,小型房再隔成微型房的一手劏房創舉等等),極度缺德,令人髮指。

可惜至今資本家仍然無法體會到自身的壟斷及缺德行為才是問題的真正原因,才是社會缺乏動力,經濟停滯不前的成因。這些人仍然以為自己是經濟的『救世主』,仍然以為社會的不滿是『希望不勞而獲的窮人』妒忌『能力高超的富人』的結果。

我家十一歲的小女兒問我:『如果富人把窮人剝削得一無所有,最後富人不也會倒霉嗎?』

是啊,連十一歲的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目光短淺,自私自利的資本家卻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去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