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星期二

佔領華爾街合理嗎?

佔領華爾街合理嗎?絕對合理,而且是必然會發生的。原因不是貧富懸殊,而是平民愈來愈沒法活下去。

當今全球實體經濟衰退,失業率持續高企,但通貨卻膨脹不止,人民大眾生活日益艱苦。此時此刻,那些把經濟拖入困境的金融大鱷們卻在政府打救之時,毫無廉恥地繼續狂吞花紅;被政府從破產邊緣救出來後,不足一年就利潤大翻身。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答案是:大資本家日益嚴重的市場壟斷及貪婪 + 政府失控地大印鈔票

設想一個初始的世界,有1個大資本家和900個普通公民,實體經濟總量是$1,000,每個普通公民擁有$1,剛好可以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無憂無慮;大資本家擁有$100,過得很豐碩。每個人都過得快樂。

隨著大家的努力工作,創新,開發,整體經濟增長了,實體經濟總量上升到$2,000。如果社會還算公平,每個普通公民收入增加至$2。由於商品數量也翻了一倍,物價不會上升,每個公民以$1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後,還有$1盈餘,於是生活不斷改善;同時,那位大資本家的財富增加到了$200,過得更加殷實。每個人都過得更快樂了。

可是,壟斷了商品和市場的大資本家十分貪婪,他不滿足於資產只翻一倍,於是利用種種手段把普通民眾的收入壓低並不合理地提高商品價格,從而使民眾的收入降至$1.5,基本生活商品價格增加至$1.5,於是,普通民眾沒有了盈餘,而大資本家的財富從$100增加到了$650。

這個時候,那自以為是的政府又錯誤判斷形勢,把鈔票發行量從零通脹的$2,000增加到$3,000,名為量化寬鬆政策。於是,商品又貴了1/3,民眾現在需要$2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沒法活下去了。由於多印發的鈔票是通過大資本家的手流通到市場的,結果是大資本家的財富又增加到了$1650。

結果是普羅大眾要以$1.5的收入應付$2的基本生活所需;大資本家財富幾何似增長。政府印越多的鈔票,物價越高,民眾的生活越艱難,反而大資本家的鈔票則越積越多。這就是鈔票制度下的資本主義,不但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基層民眾的生活更是日益惡劣,一直發展到無法獨立生存的地步。

儘管以上的例子忽略不計許多複雜的經濟因數,但總體上資本主義社會(特別是金融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趨勢也是有目共睹的。大資本家,金融大鱷的壟斷和貪婪,加上政府的濫發鈔票,造成了今天日益憤怒的社會情緒。佔領華爾街就顯得合情合理,而且是必然會出現的抗爭。